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茶道精神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人气:281 ℃/2024-02-28 00:13:08

茶道的核心灵魂是“和”。

它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其涵义是: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组成,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全普利万物。

我国的佛、道、儒各家都有其自己的茶道流派,从表面上看,他们各自的价值取向皆有差别。

佛教重视明心见性;道家讲求无为而治,避世超生,空灵虚静;儒家提倡中庸之道,积极入世,以茶励志,认为无过亦无及的“和”才能恰到好处。

由此来看,三家表面上追求的各有不同,其本质却都以“和”为贵。

世界虽大,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短,矛盾也因此而生。

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并不能像有些人想的那样,“不是你死便是我活”,而是应该以和处之。

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

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无休无尽,破坏平衡。水火本来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相容相济。

这种“和”的思想同时也体现在茶道之中。

采茶的时候,雨天不可采摘,阴天不可采摘,晴天方可采摘;制茶过程中,焙火不能过高,不能过低,而一定要恰到好处。

泡茶时,投茶量要适中,投多则茶苦,投少则茶淡;分茶时,要用公道杯给每位客人分茶,这样茶汤才会均匀,不能有所偏袒……

这些都体现了一个“和”字,可以说,“和”是茶道的核心灵魂。

除了现代茶道中“和”的体现,古时的茶人也讲求一个“和”字。

茶圣陆羽无论从形式、器物方面都体现出“和”的特点。

他所作的煮茶风炉,形状像古鼎一样,整个用《周易》思想为指导。而《周易》被儒家称为“五经之首”。

除用易学象数原理严格定其尺寸、外形,风炉主要运用了《易经》中三个卦象:坎、离、巽,以此说明煮茶包含的自然和谐的原理。

坎在八卦中代表了水;巽[xùn]在八卦中代表着风;离在八卦中寓意着火。

因而,陆羽曾这样解释道,“风能兴火,火能煮水”。水与火看似对立,实际却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人们品茶的过程,也讲求一个“和”字。

饮茶可以更多地自省、清醒地看自己,也清醒地对待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彼此理解,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纷争。

因而,当儒家把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引入中国茶道时,他们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

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以开茶宴聚会的原因所在:

过年过节,各单位举行“茶话会”,用来表示团结;客来敬茶可表示主人的友好与尊重。

我们经常见到酗酒斗殴的,却极少见到茶人喝茶之后打架的,看起来,茶道中的“和”字的确已经深入人心了。

据说,英国议员开会的时侯,怕彼此吵起来,特意准备茶作为饮品,以改善气氛,这大概也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延伸。

此时的世界充满了喧嚣与吵闹,无论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还是对整个世界而言,还是清醒、平和一些比较好。

于是,茶便成为了安定气氛,稳定情绪的一剂良药。

中国的茶道也许会唤起更多人类善良的本性,也许会让世间的纷纭更少一些,由此可见,茶道的核心灵魂的确非“和”字莫属。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夏天奶油打不起来怎么办

    夏天到了,有很多的人想要做奶油,打奶油要使用冷藏12小时以上的淡奶油,在天气炎热时,打奶油还需要准备一盆冰水,垫在装有淡奶油的打蛋盆下方,那么有些人在夏天的时候奶油打不起来怎么...

    生活查看全文>>
  • 斯柯达野帝2019款怎么样?

    斯柯达野帝2019款还没有上市,野帝是上海大众斯柯达推出的全新SUV车型,野帝的外形个人觉得很有个性,可谓是独树一帜,整体看起来很硬朗:1、动力方面,有1.4T和1.8T两个排...

    问答查看全文>>
  • 车险哪个保险公司信誉最好最快

    车险,三大家: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太平洋)。中国人保:出险快。央视企业,在人员方面人手是一定配备充足的,因此在当天多个出险同时发生的情况下,中国人保的理赔员出险永远都...

    问答查看全文>>
  • php是做什么的

    php是做什么的?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PHP是一种通用开源脚本语言,语法吸收了C语言、Java和Perl的特点,利于学习,使用广泛,主要适用于Web开发领域。PHP 独特的语...

    科技查看全文>>
  • 江铃驭胜s350柴油版比较耗油还是汽油版耗油?

    不同燃料的没办法比油耗的,只能说费用上哪个省一些,柴油的要省一些:1、其实我们已经注意这款车很久了,但一直都联系不到试驾车试驾,所以只能初步回答您的一些问题;2、柴油机方面,从...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