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的格言
1、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荀子》
3、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4、仁人事上竭忠,事亲务孝,得善则美,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墨子》
5、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荀子》
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7、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说苑》
8、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明)洪应明《菜根谭》
9、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10、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明)洪应明《菜根谭》
1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12、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说苑》
13、赏善罚恶使不至天乱,斯可谓之君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4、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15、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明)《增广贤文》
16、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17、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明)洪应明《菜根谭》
18、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19、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
20、孝莫辞劳,转眼便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1、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2、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明)洪应明《菜根谭》
23、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24、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说苑》
25、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26、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27、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8、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0、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31、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32、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明)洪应明《菜根谭》
3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3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35、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36、出于利人即善矣,出于害人即不善也。——《说苑》
37、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
38、闻一善言,见一善,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
39、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40、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41、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墨子》
42、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
43、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已,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4、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45、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春秋》
46、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47、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左传》
48、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49、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明)洪应明《菜根谭》
50、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说苑》
5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52、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53、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54、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
55、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
56、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说苑》
57、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
58、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59、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60、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荀子》
61、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62、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63、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荀子》
64、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
6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6、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墨子》
67、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68、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明)朱熹《近思录》
69、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70、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7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说苑》
72、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明)朱熹《近思录》
73、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经》
7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75、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76、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77、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明)《增广贤文》
78、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79、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墨子》
80、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明)洪应明《菜根谭》
81、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2、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3、为人父母;善因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4、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5、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6、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吕氏春秋》
87、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88、为恶畏人知,恶中尚有转念;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9、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90、幼时不择善人教之,使至于为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1、为善者得道,为恶者失道。——《说苑》
92、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93、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明)洪应明《菜根谭》
94、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5、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吕氏春秋》
97、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8、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荀子》
99、如何为善?只是主于敬,便是为善也。——(明)朱熹《近思录》
100、积善而不息,则通於神明,参於天地矣。——《荀子》
101、故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明)朱熹《近思录》
102、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训之所然也。——《吕氏春秋》
-
日产370z停产了吗
日产370z已经停产了,这款车受到了全世界无数车迷的欢迎,很多改装车爱好者也是非常喜欢改装日产370z的。日产370z使用了一款3.7升自然吸气v6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大名鼎鼎...
问答查看全文>> -
雨刮器长短为什么不一样?
雨刮器长短不一样的原因:1、大部分车型都是一长一短,主驾驶长,副驾驶短,目的是为了保证主驾驶视野的绝对清晰,保护雨天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2、当然也有主副驾驶一样长的车型,多数是...
问答查看全文>>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规定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我国,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
教育查看全文>>
推荐
- 1知识水平是什么结构的短语489
- 2汽车检验合格标志丢了怎么办?283
- 3领克02高能版内饰怎么样?199
- 4汽车电池没电搭火后要充多久?266
- 5机油门事件都有哪些车150
- 6大益2002年大白菜真假251
- 7你如何看待滴滴打车阻碍出租车的发展的?185
- 8etc更换车牌号怎么办理?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