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句子>正文

描写书籍的成语

人气:167 ℃/2023-05-22 16:10:09

1、秉笔直书: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2、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3、河东三箧:指亡失的书籍。

5、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6、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7、死记硬背: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

8、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9、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10、邪书僻传:淫邪不正的书籍,冷僻怪异的传记。指内容荒诞不经的书籍。

11、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12、暮史朝经:史:指历史书籍;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13、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14、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15、万签插架:形容书籍极多。

16、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17、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18、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19、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20、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21、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22、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23、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24、插架万轴:插架:将藏书安放在书架上。轴:古代书卷中的杆,借指书籍。形容藏书丰富。

25、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26、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27、兔园册子: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28、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29、灾梨祸枣: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30、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31、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32、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33、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34、充栋盈车: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35、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36、披古通今:披:翻阅;通:通晓。阅读通晓古今书籍。

37、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38、大书特书: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39、充栋汗牛: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

40、充栋汗牛: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着述之富。

41、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42、握素披黄: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

43、丹黄甲乙: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44、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45、滴露研朱: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笔评校书籍。

46、豕虎传讹: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47、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48、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49、据经引传:据:依据;引:援引。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50、舛讹百出: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51、书同文,车同轨: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52、有脚书橱: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53、堆案盈几: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54、简断编残:简:竹简;编: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

55、伴食中书: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56、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57、坑儒焚书: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58、名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59、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60、仰屋着书: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着作上。

61、残章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

62、充栋折轴:书籍堆满屋子,用车搬动时压断了车轴。形容书籍极为丰富。

63、积案盈箱:案:桌;盈:满。堆满书桌,塞满书箱。形容书籍、文稿、卷宗等非常多。

64、磬笔难书: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65、乡书难寄: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66、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67、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68、豕亥鱼鲁: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69、断简残编: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编:穿简的细长皮条。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70、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71、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纸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72、卷帙浩繁: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73、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74、丹铅甲乙: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75、书画卯酉: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76、焚书坑儒: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77、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78、借书留真: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79、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80、识礼知书: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81、黄麻紫书: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泥”。

82、以书为御: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83、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84、残篇断简:残缺不全的书籍。

85、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86、蠹简遗编:泛指残存的书籍。

87、残编裂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

88、金题玉躞: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89、挟筴读书:挟:夹持;筴: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90、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91、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92、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93、不刊之书: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94、别风淮雨:这是“列风淫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与“淫”字殂相似。后称书籍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风淮雨”。

95、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96、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97、史不绝书: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98、残编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

99、寝馈书中: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100、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101、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102、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 简短英语名言警句励志

    1、No retreat is the best retreat!2、不是每一个都要站在第一线上的,各人就应做自我份内的工作。3、人一定要受过伤才会沉默专注,无论是心灵或**上...

    名言查看全文>>
  • 学生erp实训总结报告范文

    学生erp实训总结报告范文,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1、学生erp实训总结报告首先可以描写学生erp实训的目的和要求。2、其次可以描写学生erp实训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3、最...

    教育查看全文>>
  • rhca能找什么工作

        持有rhca证书能找什么工作?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rhca能找IT行业的工作,比如客户服务工程师,网络工程师...

    科技查看全文>>
  • 车辆交强险赔偿范围是什么?

    以下就是车辆交强险赔偿范围:1、有责任时,三方财产损失最高赔偿达2000元,三方医疗费用最高赔偿达10000元,三方死亡和残疾最高赔偿11万元;2、无责任时,三方财产损失最高赔...

    问答查看全文>>
  • 哈弗H6 Coupe安全配置有哪些

    哈弗H6 Coupe安全配置有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防抱死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刹车辅助系统等。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是一套非常有效且有必要的安全系统,汽车上搭载的电子...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