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中茶七大印级的排序

人气:228 ℃/2023-05-17 08:20:14

中茶七大印级顺序为大红印、甲级红印、大黄印、甲级蓝印、大字绿印、乙级蓝印、美术字绿印,20世纪50年代末,中茶牌商标登记使用,并运用在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推出的第一批产品(红印圆饼)上,由此揭开了风靡50年代(印级圆茶)浪潮的序幕。

印级圆茶见证了中国普洱茶叶国营化生产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的开始,凭借为“红火江山,生生不息”创造的高品质,成为市场中高级普洱的优先选择,是高陈期,高价位的衡量标准。

普洱茶的各种印级含义

1、红印

红印圆茶又称现代普洱贡茶,始制于1940年范和钧创办佛海茶厂之时。

其饼茶内正均为红色印记,且茶饼的外纸正面都印着“八中茶”中茶公司标志。在八个“中”字组成的圆圈内,有一红色“茶”字。

在中茶公司所产的普洱茶品中,而冠以“八中茶”标志者且又“茶”字为红色者,只有红印普洱圆茶和红印云南沱茶,是空前绝后的。

红印普洱圆茶除了其身世价值外,茶品品质亦属现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其茶具备茶菁肥硕,条索饱满,颜色粟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及叶底柔软新鲜等品质。

除此之外,其中茶内正完全埋在茶饼中央,是旧式压模制造,使用古老制作工艺,无不是脐臼圆型饼茶。

茶汤厚酽、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的红印圆茶,是勐海茶厂得以在现代普洱茶史上笑傲群雄的依据之一。

2、黄印

“云南七子饼”,其实就是现代绿印普洱茶茶品,是由勐海茶厂50年代未所产的,被称之为“现代拼配茶菁的普洱茶品始祖”的“黄印圆茶”。

黄印圆茶,由于毫头多,陈化后都转变为金黄色,是以茶饼呈黄色,故其外包纸标记八个红色中字组成的圆圈中“茶”字为黄色,而内正标记为绿色“茶”字。

60年代以“黄印圆茶”之拼配工艺,勐海茶厂推出了中茶牌圆茶的替代品,“云南七子饼”。

在“七子饼”中,以勐海茶厂生产的“红带七子饼”和“黄印七子饼”最具代表性。“红带七子饼”产于70年代,以生茶制成,“蓝印七子饼”产于80年代,是轻度熟茶拼配。

“红带七子饼”,在港台及南洋的华人世界中,往往被视为“中秋团圆”的象惩,故国家园梦,一饼以系之,茶情、乡情、家园情,普洱茶是寄托。该产品品牌却是无价之宝,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外销出口免检产品。

3、绿(蓝)印

绿印圆茶系勐海茶厂40-50年代制作的茶品,是“红印”的姊妹产品。

勐海绿印圆茶有早期和后期之分,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圆茶”,早期绿印无论在陈香、樟香、滋味、茶气等方面都是一流的。

后期绿印其指是50-60年代勐海茶厂所产的大批量普洱茶。有一部分茶品,是用新树茶菁制造,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被称之为“绿印尾”,在普洱茶极品中,有极高的典藏价值。

4、紫印

紫印是90年代众多陈年普洱产品中比较有名的一个经典配方,中茶厂经过精心挑选勐海茶区老树茶,茶底是一批熟茶,茶经过精心选料,选青优良,饼形周正,制作严谨。

因是老熟茶,所以松紧适度,条索整状,显毫,汤色粟色明艳,香气醇和口感浓醇厚实,具有回甘之特点,闻其幽幽陈香,饮之纯滑香甜,饮后更是齿頬留有陈香,甜滑之感,实为勐海茶厂90年代最具代表性茶品!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包饺子的步骤

    在过节时很多人家里喜欢包饺子,那么怎么包饺子呢?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包饺子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1、准备饺子馅,用擀面杖擀出适量的饺子皮,擀之前要在案板上撒一些面粉,这样可...

    生活查看全文>>
  • 华为认证证书怎么查看电子版

    华为认证证书怎么查看电子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华为认证可以在华为官网进行查看,1、首先在浏览器搜索华为认证官网。2、选择页面中的证书查询中的证书验证。3、输入证书上的证书编...

    科技查看全文>>
  • 车窗没关进水了怎么办

    当汽车的车窗没有关导致进水了,如果水量比较少可以到汽车维修中心将车底拆下来晾干,如果车底的电器出现进水现象,需要拿下来进行烘干,如果水量很大,需要由拖车将汽车拖走维修,千万不可...

    问答查看全文>>
  • 连续上坡用s还是d档

    连续上坡用s还是d档?连续上坡可以用S挡,也可以用D挡。S挡的爬坡能力要比D挡强一些。爬坡的时候需要高扭矩的持续输出配合功率来让汽车维持稳定的输出。上坡的原理就是延迟换挡来获得...

    问答查看全文>>
  • 奇门遁甲全书经典语录

    1、一下雪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医院。那是老天在为人类医治蒙灰的灵魂。2、也许时间经常会停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因为时间停下来的时候,人是没有记忆的。这件事深想起来挺可怕的,说不定我们...

    语录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