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普洱茶怎么泡才正确

人气:254 ℃/2025-02-14 01:33:37

准备茶具:

茶器:白瓷盖碗、煮水器、公道杯、茶漏、品茗杯、茶巾

容量:110毫升左右

水温:100℃

茶量:8g普洱干茶

冲泡普洱茶,常用的不二选择为白瓷盖碗(紫砂壶也非常不错),白色之杯,透明清澈之汤,简洁不失大气。冲泡方便,出汤顺手,但要掌握好拿捏的姿势,不然还是会烫手的。

1、备茶

准备工作完成,接下来就是撬茶了,紧压的普洱茶需要进行撬茶,使用备好电子秤、茶则、插针、茶匙等。

用茶针撬开茶饼,撬散后用电子秤称取8g,放入茶则备用。

如果是散茶,则直接用电子秤称取干茶约8g,放入茶则备用。

2、 备水及烧水器具

泡茶用水,一般为山泉水最佳,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纯净水也不差,烧水可用电陶炉、玻璃壶或一般的电热水壶,然后将冷水烧开。

3、温杯

冲泡普洱茶前,先将刚刚烧好的沸水注入盖碗,烫洗一次,此举一是有利于有清洁茶具,二是能提高茶具之温度,令普洱茶可完全发挥茶叶之色、香、味。

4、 投茶

将准备好的8g普洱干茶用茶匙拨入盖碗中。茶与水的比例关系对泡茶的影响很大,110cc左右的盖碗,投茶量为8g。

5、醒茶(洗茶)

普洱紧压之茶,以沸水润之,使茶叶舒展,可使得茶叶彻底苏醒,一般而言,普洱生茶用100℃水左右也可以了;高温汁水,方可使其全面释放,香气以及风味更佳明显。

醒茶也被称作为洗茶,醒茶之水可以选择倒掉。

6、正式冲泡-注水

沿着盖碗边缘注水,注水的方式可采用环绕注水,沿着盖碗边转圈圈,茶叶慢慢将茶內的物质释放到茶汤之中。

注水位置不宜太高,注水保持水流稳定平衡,避免直接冲到茶叶上。

7、出汤

注意出汤的时机,出汤过快则茶汤寡薄,出汤过慢则会太浓。

第一至五泡,注水后,浸泡时间约为5~7秒出汤,注意每泡均沥干茶汤。第六泡以后,每泡出汤时间增加5秒。

出汤时倾斜盖碗,使茶汤析出至公道杯中,均匀茶汤。

8、品饮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至品茗杯中。闻着馥郁的香气,或陈香、木香、花香,看着汤色,品滋味,慢慢感受一杯香茗。

品着冲茶汤,望着窗外,一切尽在心中,忆往西碎语,一切皆平淡,内心则无比充实饱满,正如茶汤一般。

选择紫砂壶还是盖碗:

1、紫砂壶(好)

由于普洱茶适宜用高温来唤醒茶叶及浸出茶容物,而紫砂壶内部有气孔,所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好且保温性好,泡茶不走味,能较好的保存普洱茶的香气和陈味,故选用紫砂壶冲泡为好。

2、盖碗杯(最常用)

由于盖碗杯它不吸味,可泡出它的真实口感,而且清雅的风格最能反映出普洱茶色彩的美,可以自由的欣赏普洱茶汤的色泽变化,故盖碗杯为现代茶艺最常用的冲泡器皿,但用盖杯需要多些技巧,否则很烫手。

因此,一般情况下选择盖碗即可,如陈年老茶、或香气较馥郁的普洱茶可以使用紫砂壶冲泡。

普洱茶之干醒:

醒茶,顾名思义,就是唤醒茶叶,以达到激活茶性、凝聚茶香的目的。

陈期在10年以上,建议将茶饼撬开小块,放入紫砂罐中醒茶,时间在3个月至半年之间。紫砂罐要放在避光、无异味、相对干燥的环境中。

没有条件的茶友也可以将拆开的茶,临时放入牛皮纸袋或纸盒中醒茶。醒茶时要注意 ,避光避异味,室温在30℃左右,湿度在45%~70%之间。

新茶的时间一般为15天到一个月左右即可。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感觉开心充实的句子

    1、我喜欢大学时光。是因为无人管束。所有的一切由自己安排。每天学着做各种事情,尝试新鲜玩意儿。能够过得很充实。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瘫痪在床。​2、当你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快,每天都过得...

    句子查看全文>>
  • 《鲁宾逊漂流记》作品读后感

    《鲁宾逊漂流记》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1、《鲁宾逊漂流记》作品读后感首先可以描写主人公鲁宾逊在一次出海时遇难,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自给自足的生活的经历;...

    教育查看全文>>
  • 三元催化器故障表现有哪些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常见故障有:三元催化转化器性能恶化;三元催化转化器芯子堵塞后排气不畅,产生过高的排气背压,使废气倒流到发动机内。三元催化器正常是不会坏的,只有外力引起或堵塞高温...

    问答查看全文>>
  • 分期付款买车的首付多少

    首付款=首付金额+必要花费+商业保险,如果买一辆10万元的车,按首付比例30%来算,那么首付款5万元不到。现在一般分期付款买车,首付一般在30%-60%之间,首付款=首付金额+...

    问答查看全文>>
  • 有关霸王别姬的成语歇后语

    1、穆桂英挂帅——威风凛凛2、挂羊头买狗肉——有名无实3、歪脖子拉小提琴——两全其美4、唐三藏取经&md...

    歇后语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