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紫砂壶泡茶,怎么能少得了一把朱泥壶

人气:361 ℃/2024-12-12 02:08:30

在紫砂的各种泥料中,朱泥一直是比较特别的,发色红润,质感细腻,是很多壶友都非常喜欢的泥料。

而朱泥砂性浅,制作难度又大,所以一把好的朱泥壶尤为难得。

宜兴朱泥主要有3个泥矿:分别为黄龙山朱泥,小煤窑朱泥,赵庄朱泥,朱泥因泥料制成手法有异,表现各有不同。

朱泥的红并是不单调的,黄龙山的橘红,淡雅温润;赵庄的暗红,冷艳高贵;小煤窑的娇红,娇艳明亮。

只有真正拥有并且把玩泡养过,才能感受到朱泥的不同风情。

朱泥制成壶的特点

朱泥因收缩变形率较大,一般只能做一些较小的产品。

部分黄龙山朱泥,其质性介于紫砂红泥和朱泥之间,矿料颗粒比含量较大,干燥及烧成收缩较小,不易起皱,可以制作较大型的作品。

因朱泥熟泥的细密度高,气孔小,坯体内的水分不易散发出来,并且在烧成结晶过程中其共溶物比较活跃,特别是在最高临界温度时相当剧烈。

因此烧成时的预热烘干时间要比紫砂红泥长,升温,降温过程均需十分缓慢,稍快就会出现惊裂等缺陷而前功尽弃,因此朱泥成型很难。

朱泥小品壶早年间风靡南国,孟臣、逸公、君德、思亭……

直流、弯流、水平流……皆以器形小巧,造型精致而名。

朱泥壶泡茶有什么好处

说到扬香力强,非朱泥壶莫属。

朱泥浆重而少砂,透气稍逊一筹,有失必有得,反而成就了朱泥扬香之特点:以朱泥泡茶,扬香轻快利落,茶汤紧结柔滑,回甘强而韵味悠长。

选择适合的茶叶,对扬香很有作用。

朱泥由于本身泥料的特性,密度高、气孔小,透气性相比其他泥料稍逊些,所以用朱泥壶冲泡台湾高山茶、铁观音、龙井茶、黑茶等轻发酵重香气的茶比较好。

“泥中极品”朱泥,制壶之美妙,品茗之享受,喜欢紫砂的壶友们,都应该入手一把。

朱泥壶如何养护

当你拥有一把朱泥壶之后,如何用好它,也是要有方法的。

1、首先是开壶,朱泥壶因为烧成后的结晶度较高,吸附性较低,因此开壶的时候也要注意,至于网传的豆腐甘蔗这种,相信很多朋友已经有了正确的判断,不听信这种传言了。

朱泥开壶同样是三个步骤:洗净:拿到壶之后将壶身内外清洗干净;闷茶:拿常用的茶叶放入壶内闷泡;再倒出洗净:倒出壶内茶渣,再清洗干净即可。

这里要注意的是,使用温水。

2、其次是温壶,这也是上面说到要用温水的原因,我们常说朱泥的结晶度要高,也比较“脆”,所以我们在养壶朱泥壶时,首先要注意的便是:温壶 。

在冬天的时候,如果直接用开水冲泡,壶内外温度相差较大,朱泥壶很容易就发生惊裂了。

我们泡茶前先用温水倒入壶中,再浇淋壶身,之后再用热水再浇淋后即可,这就是温壶。

3、最重要的是用壶,朱泥壶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是用朱泥小壶泡功夫茶,也多是茶汤浇淋外养,这时候多会准备茶巾擦拭。

这样的擦拭是正确的,防止壶身沾染茶渍,保持干净,但是也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没事就拿干毛巾大力擦拭,长久之后确实壶身会更光亮,但这种是等于抛光的效果,并不是自然的包浆。

最后,只要勤泡勤用,自然就养好手中的朱泥壶了!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马桶移位器最多能移多少 马桶移位器左右可以移吗

    马桶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卫浴用品,但很多人在安装马桶的时候由于接口处和坑位并不是很匹配,所以常常用马桶移位器来解决这个不匹配的问题,那么马桶移位器左右可以移吗?马桶移位器最多能移...

    品牌查看全文>>
  • 路虎发现5怎么样?

    路虎发现5车型:1、路虎发现5,前脸倒梯形扁平的中网设计,内部双幅镂空格栅设计,大灯的设计狭长。大灯下方还有侧面进气口设计,很有一种性能车的感觉,车底还有护板设计;2、侧面设计...

    问答查看全文>>
  • 威驰和致炫哪个省油?

    致炫工信部综合油耗5.2\/5.4L百公里,威驰工信部综合油耗5.1\/5.3L百公里,两款车都很省油:1、全新致炫是广汽丰田旗下生产的一辆两厢车,在内...

    问答查看全文>>
  • 心理学教师自我评价 心理学自我评价怎么写

    1、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工作2、开展好常规工作,全方位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4、本文为您分享教师自我评价200...

    句子查看全文>>
  • 天窗内异响怎么解决?

    天窗内异响解决方法:1、检查一下天窗滑轨,可以添加一点润滑油。检查一下天窗的固定情况,也可能是松动导致的异响;2、天窗密封胶条长期处于雨淋或暴晒的环境,容易老化,橡胶保养剂可以...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