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和银壶比,铁壶胜在哪?

人气:486 ℃/2024-09-29 14:04:28

在制作前要精细地测距画线,但因为看不到内侧的状况,敲打的部位和力度的大小,都靠制作者的经验和感觉,所以“霰”是所有锻造技法中最难的。石黑先生一般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到工作室凝心工作。

一把壶上霰的数量有3000到7000颗,各个部分有5、6种大小变化,成型后无论是横竖斜着看都能连成直线,技法需要十分高超娴熟。

壶嘴的制作是决定壶使用状况的关键环节,高度要和壶身一致,和壶身连接处也要十分紧密,用金属片加上溶解的银蜡做粘合剂,高温焊接防止渗漏。

最后是上色,在硫酸铜和氯化钠熬成是液体里,将银壶浸泡在内均匀刷上色,再涂上清洁油擦拭闪亮。这样形成的壶是暗紫色,过去使用很广,大概是为了长时间在火上烧也不会留下痕迹。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喜欢亮丽的银白色。

制作一把银壶,精力都集中在指尖。敲打的节奏韵律,声音如同弹奏一首旋律悠扬的曲子,演奏完毕,作品也就完美呈现出来了。

铁壶的人间烟火气

与银壶相比,使用广泛的铁壶更具有人间烟火气。明治时期是日本铁壶最为辉煌的年代,出现了的名家灿如星斗:龙文堂出现了安之介、大国、上田照房、井上四大天王;龟文堂出现了波多野正平、梅泉、铃木光重、淡海秀光四大天王;藏六堂出现了四世秦藏六和西垣一瑳;金寿堂的创办人雨宫宗兵衞。金寿堂和龙文堂系统的堂号都很多,横跨京铁壶、南部铁壶、地方系三个风格。

老的铁壶一般采用砂铸法,产生明显的腰线,这也是其明显的特征。龙文堂是日本铁壶史上第一家采用脱腊法精铸铁壶的,老铁壶是蜡铸法,也叫失蜡法或脱蜡法。现代仿品则是硬模压铸法,用泵将金属溶液高压打入金属模内快速成型。模具左右各半合成一个完整模,细看中间有一条垂直的脱模线。

以时下较为流行的南部铁壶为例,先设计出铁壶的式样,构图好壶身的图案。用木器制作铸型,用工具在铸型内侧押制出图案,银壶的“霰”也可以用在铁壶上。制作好砂心,再将铸型与砂心拼合,把铁溶液注入铸型。冷却后取出铁壶中的心,脱砂清理之后上色。为了防止生锈,铁壶更多会使用铜盖子,还有一种用七种金属熔铸的称为“七宝盖”。壶底还有金属响片,在水沸后会发出悦耳声音。

老铁壶的造型风格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壶面上刻画传统的山水花鸟与名人诗句,而且都是用中文书写。所以老铁壶在中国收藏市场一经流行,就带有很强的认同感。“波千鸟”是龟文堂流通最广的纹饰飞鸟、月亮、波浪纹,在壶面、铜盖、摘钮、提梁处都有精雕细琢。金寿堂则善于将金银铜三种材质,达到镶嵌工艺完美的组合,是日本外销欧洲的重要堂号,至今在欧洲博物馆还能见到。

金属的导热性好,容易煮沸且不易冷却。壶中富含金属离子,煮出来的自来水,也能喝出泉水的甘甜。近几十年不少中国藏家和茶人爱上老铁壶和银壶,日本本土的老铁壶也为数不多了。而手工制作一把新壶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像石黑光男等名家,现在制作银壶都少了,更多的是名贵的金壶。

现代的人追求生活方式,潮流大抵不过两方面,创新或者复古,有时候,复古也是一种时尚。快节奏的日子得不到喘息,就越怀念古朴自然的慢生活。拥有一件古老的家什,品味流金的岁月,留住逝水的光阴。铁壶是冰冷的金属,却能煮出生活的温度。伴着“咕嘟咕嘟”的水响,细细品味生活。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爱心名言名句

    1、希望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2、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4、爱...

    名言查看全文>>
  • 伤感虐心性签名

    1、总有一天我会像游戏注册一样,注册在你心里,不离开。2、我很好,眼泪没掉,心还在跳,面带微笑。3、我不怕路太远找不到终点,就怕两个世界画不成一个圆。4、注定要走远的人,硬拉到...

    签名查看全文>>
  • 人生感悟致自己 经典句子,人生感悟

    1、相遇总是点点头,想说总是难开口,视线相交的一瞬间,我已感觉到你的温柔。2、没有辛苦的等待,也就品尝不到如期而至的幸福。3、红楼是石头缘,断桥是蛇缘,聊斋是狐缘,梁祝是蝶缘,...

    格言查看全文>>
  • 蓝莓怎么洗

    蓝莓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但是和香蕉苹果相比在生活中并不常见,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蓝莓怎么清洗,那么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蓝莓怎么清洗?方法一:将蓝莓装在有小孔的果篮中,然后...

    生活查看全文>>
  • 450nm是什么颜色的光

    450nm是什么颜色的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450nm的光是蓝色的光。 短波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蓝光大量存在于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

    教育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