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茶叶的发酵究竟是什么

人气:197 ℃/2024-09-03 05:32:36

茶叶的发酵本质上是一种生物氧化,指的是茶叶内部物质的酶促反应,是一种单纯的氧化作用,例如,鲜叶在揉捻的过程中,细胞破裂,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与儿茶素类,会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酶促反应,这就是茶叶的发酵。

茶叶中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它必须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实现氧化。

比如,苹果和土豆,去皮以后颜色会变暗,这就是氧化反应,它不需要微生物的参与,而是它在内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氧化反应。

因此,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发酵。

发酵工艺的文化与发展

发酵现象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了解它的本质却是近200年来的事。

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统称为生物氧化。工业生产上定义的发酵——“工业发酵”:工业生产上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工业生产均称为“发酵”,比如啤酒酿造、味精生产等。

食品中的“发酵”: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茶叶中发酵的含义与目的

人们常说,中国茶叶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综合制法,分为六大茶类。但这里的“发酵”一词,在中国茶叶的惯用语境中,则与上述微生物发酵全然不同。

在茶叶中,同一片绿叶是通过控制生物氧化而被加工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这一过程也被错误地称作“发酵”。这一过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也许更应该被称作“生物氧化”。

茶叶的“生物氧化“是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在茶叶的细胞里,儿茶素类存在于细胞液中,而氧化酶主要则存在于细胞壁中,而非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所以需要使细胞壁破损。这也自然解释了“发酵”茶需要揉捻的原因。

根据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也就区分了“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

在红茶中,多酚类氧化程度很高,则称之“全发酵”;乌龙茶中多酚类的氧化程度约一半左右,则被称为“半发酵”。例如在红茶加工中,发酵目的是使叶子中所含儿茶素氧化。叶色由绿色转变成铜红色,生成红茶特有的颜色。

茶叶液胞膜受损伤后,液泡内的多酚类、氨基酸等物质,逐步被氧化,同时由于儿茶素氧化,使叶子中一部分物质进行化学作用,生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以上是中国茶叶常说的“发酵”基本含义。

不过,由于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和制法丰富多彩,品质形成的界定各有不同,在有些茶叶的制作和品质形成过程中,除了上述的除自身酶促反应的生物氧化意义上的“发酵”外,有些环节也会有微生物也会参与。

例如,普洱茶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除酶促作用外,也有微生物的参与。经分离研究,主要的微生物有黑曲霉、米曲霉、棒曲霉、灰绿曲霉、根霉、乳酸菌及酵母菌等。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区分清楚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和生物氧化意义上的“发酵”——否则,概念上的含混不清,容易导致大家对茶叶品质形成机理的误读。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车身划痕险多少钱?

    划痕保险的保险公司专注新车和三年内准新车,车身划痕险:1、划伤保险的赔付范围一般为2000元或5000元,可以累计赔偿,累计2000元以上,保险合同自动终止;2、购买400元划...

    问答查看全文>>
  • 宝骏510公里数在哪里看?

    宝骏510公里数在仪表盘上看,以宝骏510的2021款1.5L手动乐享型为例:其是一款小型5门5座SUV,长宽高分别为4220mm、1740mm、1625mm,轴距为2550m...

    问答查看全文>>
  • 广汽菲亚特如何?

    广汽菲亚特这款车的介绍:1、在众多的合资品牌中,菲亚特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在市场上没有什么存在感。说到菲亚特,很多人甚至想不起它有什么车型。其实菲亚特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意大利...

    问答查看全文>>
  • 优美的哀伤句子

    1、我以为时间是最好的偏方,原来治好的全是皮外伤。2、不管昨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早晨醒来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3、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分开以后,我将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4、越长...

    句子查看全文>>
  • 异地违停怎么处理能在本地办理吗?

    目前车辆违章处理,车主需要携带驾驶证和行驶证到车辆违规地或车辆登记所在地的任何交警队或行政综合处理大厅都可以接受处理:1、如违规未扣分,可直接到工行自助支付机或网上支付罚款,可...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