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信阳毛尖的品质特征介绍

人气:219 ℃/2023-10-01 00:37:21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核心特点为细、圆、光、直、香高、味浓。

产地: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的“五云两潭一寨”。

属性:绿茶,不发酵茶。

工艺: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分筛、理条、初烘、摊晾、复烘、包装。

外形: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细、圆、光、直。

滋味:滋味浓醇,回甘生津。

香气:嫩香高长持久。

信阳毛尖茶介绍

信阳毛尖,绿茶,不发酵茶,同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

因其细紧圆直,锋苗挺秀,白毫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河南信阳故名“信阳毛尖”。

河南省简称“豫”,因此信阳毛尖也被称为“豫毛尖”,早在1915年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信阳毛尖茶的产地

历史上信阳毛尖的产地可以总结为五云、两潭、一寨、一山、一寺,分别是指车云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以及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震雷山,灵山寺。

信阳地处支流密集的淮河上游,淮河流经信阳地区北部,信阳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信阳山清水秀,降雨丰沛,空气湿润,水田盈野,稻香鱼跃,人称北国江南。

信阳茶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茶区主要以黄、黑砂壤土居多,有机质含量较高,养分丰富,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能好,抗旱保墑能力强。

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滋润。

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也是这个道理。

信阳毛尖茶的开采时间

信阳毛尖的好茶都在谷雨前,其中更有“明前茶,贵如金”的美谈。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喝上一杯春季头采茶才是一年的开始。

信阳毛尖的开采时间一般在3月20号之后才开始微量采摘(大白毫已抽芽微量采摘,而正宗旱茶树晚2天才可采摘)。

4月5日之前采摘的为明前茶

4月6~20日为雨前茶

之后天气温度上升,茶叶产量增加,到5月初气温达到30度,春茶就结束了,以后就是夏秋茶了,质量远远不及春茶。

信阳毛尖茶的等级与特征

根据《GB/T 22737-2008信阳毛尖茶》标准,分为珍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共六个等级,具等级体特征如下:

1、珍品

紧秀圆直、嫩绿多白毫,匀整,净度高,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爽,叶底嫩绿鲜活,匀亮。

2、特级

细圆紧尚直、嫩绿显白毫,匀整,净度高,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匀整。

3、一级

圆尚直尚紧细,色泽绿润有白毫,较匀整,净度高,汤色绿明亮,香气栗香或清香,滋味醇厚,叶底绿尚亮,尚匀整。

4、二级

尚直较紧,色泽尚绿润,稍有白毫,较匀整,尚净,汤色绿尚亮,香气纯正,滋味较醇厚,叶底色绿,较匀整。

5、三级

尚紧直,色泽深绿,尚匀整,尚净,汤色黄绿尚亮,香气纯正,滋味较浓,叶底绿较匀。

6、四级

尚紧直,深绿,尚匀整,稍有茎片,汤色黄绿,香气尚纯正,滋味浓略涩,叶底绿欠亮。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大众探歌有几种驾驶模式?

    相信选择大众探歌的年轻人,对于驾驶模式是不陌生的那么大众,探歌有几种驾驶模式中,大家来选择呢?又怎么来调出这些驾驶模式呢?现在往下看。...

    问答查看全文>>
  • 买车牌怎么买?

    国家规定车牌是不可以买卖的,但可以变通:1、车牌,俗称牌照,也指车辆号牌,是分别悬挂在车子前后的板材,通常使用的材质是铝、铁皮、塑料或纸质,在上面刻印车子的登记号码、登记地区或...

    问答查看全文>>
  • 百年校庆祝福语大全

    1、教育百年风,你我传承,同为母校争殊荣。身在他乡不问远,感念师恩。聚散多匆匆,各自从容,前学不忘后来人。今日恰逢时光好,恭贺诞辰!2、阳光从窗前穿过,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给生...

    语录查看全文>>
  • 专门打游戏的安卓手机推荐 最适合打游戏的安卓手机

    不少电竞爱好者们在挑选手机的时候,对手机的性能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到底有哪些安卓手机是比较适合玩游戏的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几款专门打游戏的安卓手机,有需要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品牌查看全文>>
  • 2012款本田crv四驱豪华版有电脑显示屏吗

    2012款本田crv四驱豪华版有电脑显示屏,显示屏使用方法:在屏幕上有一个像月亮形状的键,按一下就关屏幕了,要开屏幕的话直接再点击屏幕就可以了,开与关一般是长按下音量键4秒左右...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