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常菜>百科>茶叶>正文

茶具选择的“五选”

人气:206 ℃/2023-06-20 19:35:24

无器、无水、无茶泡不成茶。“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可见茶具对于冲泡出一杯好茶的重要作用。中国茶具发展历史超越千年,从唐代的煎茶法茶具,到宋代的点茶法茶具,再到明清的泡茶法茶具,直到现代的工夫茶具,茶具经历几次变更,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与器物学。

现代中国茶具的形制多样,有杯、壶、盖碗、漏、茶道六君子等。茶具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更为丰富,常见的有陶瓷、金属、竹木、玉石、漆器、牙角等。繁杂多样的茶具,怎样选择茶具,就成了茶友们一个甜蜜的烦恼。

1.选择健康的茶具

茶友们品茶追求的是健康、好喝、快乐。因此,我们选择茶具的首要因素就是环保健康,无毒无害,这也是茶具选择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

有时在上海、西双版纳、武夷山、沈阳等多地的茶桌遇见过一些这样的茶友,他们只在乎冲泡的茶叶品质是否健康,并不在乎手中的茶具的好坏,喝着上万一斤的好茶,用着来历不明的劣等茶具,似乎只要茶健康就够了。茶友们,我们在寻求绿色、生态健康茶品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了茶具的食品安全性。为了我们每位茶友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向重金属胎、化工自杀壶、有毒低温釉等有害茶具说“不”。

2.选择安全的茶具

选择茶具不仅要要考虑材质的食品安全特性,更要充分考虑到茶具的使用安全性。在购买茶具时,一定要选择坚固耐用、品质优良的产品,最好是大品牌、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产品。

电热烧水壶、电陶炉等电器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故障检查和防烫伤。老杨在茶具使用安全方面教训深刻,2017年4月,在一个茶友的工作室泡茶时,就因为电热水壶设计缺陷,壶盖漏水而烫伤了4根手指,休养了一个多月。因此,现在老杨在选择茶具时非常重视茶具的安全性,具有安全隐患的茶具坚决不用。

3.选择趁手的茶具

茶具的本质就是就是泡茶、品茶的工具。一般来说,趁手的工具可以事半功倍,不趁手的工具则会事倍功半。握持舒适、不烫手、顺手的茶具,更容易控制好注水方式、出汤的时机,泡出自己想要的茶汤浓淡和滋味,泡出一杯好茶。

购买茶具时,最好先试用一下,茶具的尺寸、重量、握持感是否适合。对于不趁手的茶具最好不要选择。

4.选择适合冲泡茶品的茶具

每一种茶的茶性均不相同,不同材质、工艺、器型的茶器也有最适合冲泡的茶品,要想泡好一杯茶最好能够“因茶选器”。

不同的茶具的表面与茶汤接触时,随时间、温度的影响会有不同种类、数量矿物质微量释出溶于茶汤。这些融于茶汤的微量元素对茶汤的香气、口感产生一定的改变,有些会变好,有些会变坏,因茶和水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选择茶具前,要充分了解茶具的特性,用适合的茶具冲泡合适的茶。

5.选择符合泡茶人审美标准的茶具

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教育水平、收入等因素,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取向。选茶具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选择符合泡茶人和饮茶人审美情趣的茶器能带来更加愉悦的饮茶感受。从心理学上讲,在使用喜爱的器物泡茶时会产生积极、愉悦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会让我们自然而然感觉茶汤更好喝一些。

选择茶具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茶具与泡茶环境的审美一致性。茶具要尽量与茶空间、茶席的设计风格相近或一致,不破坏品茶氛围的美感,营造良好的饮茶环境,使饮茶人在品茶的同时感受环境之美。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

  • 红豆薏米芡实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红豆薏米芡实茶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等,有利尿解湿,补充水分,辅助消化的功效,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有滋润肠胃,改善便秘,利水解乏的功效,有抗氧化,改善气色,抗疲劳的功效,但...

    茶叶查看全文>>
  • 速腾化油器连的管道里是哪几根?

    速腾没有化油器。化油器会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需求,自动配比出相应的浓度,输出相应的量的混合气,为了使配出的混合气混合的比较均匀,化油器还具备使燃油雾化的效果,以供机器正常运...

    问答查看全文>>
  • 阿特兹2.0和2.5油耗

    2.0L车型的百公里油耗为7.9升,2.5L车型的百公里油耗为8.8升。阿特兹是马自达旗下的一款中型轿车,这也是一款运动型轿车。阿特兹的轴距为2830毫米,长宽高分别是4870...

    问答查看全文>>
  • 常用英语写作名言

    1、We are ready for lunch.2、Some things you want but no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ap...

    名言查看全文>>
  • 新车一般多久之后才打蜡?

    新车一般6个月之后才打蜡,因为新车本身的漆层上已有一层保护蜡,过早打蜡反而会把新车表面的原装蜡除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于车辆行驶的环境、停放场所不同,打蜡的时间间隔也应有所不...

    问答查看全文>>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4 家常菜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